关于

写在前面

    写自述于我总是件麻烦事儿。倒不是因为执着于反抗"标签化"和"被定义" —— 只是过去几年在课堂和职场经历了数不清的自我介绍后,要再煞有介事地写下那几个有关专业和职称的单词,漫谈些爱好理想,最后又匆匆隐匿在对方的脑海里成为第一百零一个“那谁谁”, 到如今也实在有点厌倦这样言之无物的夸夸其谈了。更何况公司今年青黄不接,四处打杂之下准确介绍自己的工作已是难事。如果你一定要知道我最近在做什么,俺只好摊摊手:   在写bug。

    倒不如来说说建立这个博客的目的吧!  智能手机时代以来微博微信风卷残云,完整的论述常常因为字数限制而被扯碎得只剩下孤零零的结论而无引证/推理支持。于是异见者闻之侧目,怒气一起评论区冷不防就得多几个看上去怪凶狠的首字母缩写了。 我崇尚文字的精炼简洁,但这早已不是一个允许留白的时代。如今各国社会内外愈发极化,我人微言轻,无力改变什么,只是希望能有一个安静地把话说完且不用担心被封号的地方罢了。要是在此基础上能偶尔被看到苍白标签下站着的是个思考着的人,且其观点的来由并不如自己所度测的一般离谱,那么交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当然,我会尽量不让此类文章成为这个博客的大多数,毕竟其实一切对政治议题的关心说到底都属于一种迫不得已 —— 无论这种迫不得已来自良心,共情,或是既得利益。

    熟悉我的朋友大抵看得出来我有时废话颇多,故这个博客的另一个目的是充当我记录生活琐事的废纸篓。现代人的写作不光碎片化还格式化,我平时挤出来的东西也要么是给机器看,要么是些十分八股的design doc (设计方案) 和SRS (软件需求说明),所以但愿这个博客的建立能帮助我重新拾起一些文字的连贯性和创造性吧。另外,我一直固执地相信科技行业里(咳咳,对于我这样的菜鸡来说)十分重要的就是知识共享和经验传递,这样的话后来人也好少走一些咱自己一把血一把泪磕绊过来的弯路 (当然了,我也很不幸地遇见过专喜欢看别人走弯路且引以为乐的人), 所以一些有关统计/cs/ds以及各类工具相关的分享我会用英文进行写作。如果您对这些不定期更新的小白内容感到好奇,可以在左边/上边的任务栏里把语言调成英文。

    噢对了,这个博客创建于2022年九月,但我上传了一些许久之前的文字以作归档。除了最"近"的几篇外,他们大多是我高中时期效颦的一些现代诗和格律诗。重读起来,他们有些稚嫩得让我觉得好笑,有些却又意外地勾起了多年前的回忆以致让我重新审慎起现在的生活… 记忆重重叠叠的像是一座迷宫,门推开了一扇后面又是一扇。我曾经很喜欢的诗人北岛说过"眺望是青春的姿态",又有诗云"生活是一次机会/…/谁校对时间/谁就会突然老去"。 于是在又一个凌晨两点的当下,我抚了抚二十来岁脑袋上正战战兢兢的头发,决定把这个回忆过去的游戏往后稍稍。


 

关于本站

  1. 文章可以比较方便地用键盘上的左右箭头进行导览,尽管我相信应该没几个人能有耐心看得完 —— 咳,既然入了这行怎么能不鼓捣些完全忽略市场需求的feature 😏

  2. 主页的小动画是用 three.js 制作的,这个项目的发起人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老哥 Mr.doob。我在屏幕较小的手机端关闭了互动功能以免冗杂,在电脑或者iPad上的时候,欢迎没事儿来打开暗色模式赶鸟儿玩!

  3. 本站使用Hugo框架,这是一个以速度著称的从Markdown生成静态网站的工具。博客主题基于Stack并加上了一些我自作主张的修改,模板原作者是Jimmy – 致谢!

  4. 评论区使用的是Waline,我很喜欢该工具不要求登陆就可以评论的功能,所以还请大家多来和我说说话!如果你也有一个个人主页的话,欢迎填上链接。

  5. 如果您正在电脑端,建议不要用微信自带的浏览器进行浏览。这简直是我 ( respectfully ) 见过最差劲儿又流氓的工具了。差劲到什么程度呢? 我得专门写一个函数识别该浏览器并以此修bug。流氓到什么程度呢?   404 not found

  6. 本站里看到的缩略图基本都来自于 Harald WibergCarl Brandt 两位瑞典画家, 因为我喜欢雪和温顺的野生动物。

  7.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者发现了错误, 还烦请一定告知! 非常感谢!


 

P.S. 这儿其实也是个留言板 :D

最后更新于 Sep 17, 2022 00:00 UTC